北地海间 DAY1 / DAY2 - 三条乡间 - 濑波海岸

在黑暗道路的尽头,一片山谷中入夜,灯光散布,是日本稻香氤氲的乡间。
第一天就住在这间村子的airbnb中,airbnb的主人是一对中年夫妇,女主人体型富态但非常健谈,男主人带着眼睛很老实的样子但颇拘谨。在这个没有任何旅行景点的小村庄,我很难想象除了搜索可以带狗的bnb谁还会来住在这里。不过这对夫妇家占地异常大,他们引导我把车停进一个很大的车库,里面有各种农用机械,看来依然务农。在房子的旁边,他们甚至还建了一个巨大的dog run,像城市dog run一样一应俱全的设备,真是天道酬勤。
大姐不会英文,但非常娴熟地用google translate和我沟通,看来接待外国客人已是日常。她的家是一座最传统的和式一户建,室内无墙,都是木头立柱支撑,需要墙的地方装推拉门隔开,主人和他们肥肥的黑色柴犬,以及一只长得像希特勒一样的猫住一层,二楼是客人的区域。包括和式的卧室,卧室中是和式床褥,旁边是与卧室完全连通,和式跪坐的茶室,就是日本人的living room,茶室的一角摆着一个小黑色电视机,与墙角形成一个三角形。但走出茶室和卧室,是一个西式的饭堂,有冰箱与厨具。这一切感觉是住进哆啦A梦里大雄的家,完全日本80年代的风格。也能看到日本人以西为器,以和为体的独特气质,不可能拒绝现代卫浴设施与整套基于电力与天然气的烹饪系统,丰富菜色与各种餐具也不再适合跪坐,因此生活的一半,其被技术宰制和塑造的一半是西式的;但回到与人的相处与礼仪的空间,依然是一整套父子夫妻的家庭秩序,这套秩序,需要草席的味道方可维系。

虽然天色焌黑不过7点半,我就想带tete遛一下,大姐热心地指出一条到河边的路,说晚上无车安全。遂带tete走过去。穿过稻田的田埂走向河边,四下无声,才发现群山环绕,这是个月朗云卷的晚上。站在天地中央,我在这趟旅途中第一次彻底抽离了城市人的心灵,完全置身物外。望着远山上被月光照得锆白,像白玉般的云,我的感官仿佛也打开了,河流的声音在和缓的虫吟里清晰起来。一阵风拂过这片谷地,未割的稻穗大片随风舒服地倒向左边,让我的心与他们一起变得柔和与松弛。
tete从小在山东的农村长大,我记得最早看到她的视频就是她在田间与兄弟姐妹奔跑的样子,在一众白黄相间的小狗里,tete是对镜头最好奇的那个。这恐怕还是她离开老家后第一次回到乡村中,她对田野显得比我更熟悉,在田埂上下熟练的跑动,到处嗅闻,仿佛对村子格外熟悉。我就被她带着到了河边,这不是那种可以直接下到河滩的那种旅行者的河,而是典型的乡村中河滩地是淤滩,长满植被的那种,有些是村民种植的果树,大多是自然杂乱的灌木。在茂密而疯长的植物中,一条银白的河流缓缓流淌,一直延伸到远方发光的公路桥,仿佛隐入云中。

我已经忘了我是怎么和tete沿着那条河无言地前行,不像在城市中,我散步都要听音乐或听书。但在田间这个被云轻柔映照得若有似无的晚上,已经容不下观念与字句。我们走了很久,从前面越过田埂走到另一片田中,望着远方的一个光点回到了住处。

第二天早上起得很早,天还未亮尽,云层厚如棉被,只从远方山影一角拉开微弱的光,清晨的田野在云下肃杀。我倒可以把这座村子看得更清楚,村中房屋不多,大多是纯和式建筑,但也有不少已经接受了西式更简明的模样。有的家庭较富裕,庭园精致,甚至有个一人高的招财猫石雕。有的家庭较简朴些,似乎知足与生活起居。一片田野中央,立着一棵高耸的松树,比村中其他树木都要高出两三倍,像是一面威风的旗幡。那树下是一间小小的深色木舍,走近看是村里的神社,不似城中神社要么有朱红漆面,要么有青绿的铜顶,这里的神社却简朴,鸟居小巧斑驳,但却难得雅致。神社左右甚至不对称的放置歇息的座位,背后以怪石点缀,可见用心并不简单。

这座村子一点没有媒体中日本农村的衰败感,反而有一种时光中的持存和坚硬,让我想起这里是田中角荣和山本五十六的故乡,确实透着一股倔强的气息,那是米与酒豢养的味道。
早上谢过民宿的主人,他们热情而礼貌的站在房前目送我离开,一直站在那里直到在我的后视镜中越来越小。辞别丰产的田间,骑车跨过阿贺野川,这是60年代昭和电工有机汞废水排放导致居民严重中毒的地方,不过那之后倒是推动环境立法与重视,到现在已经是碧川如练,不过我倒并未多做流连。因为今日我就要到达海边。
进入新泻市区,这是个安静的小城,高楼不多不过车流繁华。不过离开市中心主干道很快街景就有小镇的气息,大城市味并不重。我就在这薄雾弥漫的小镇中前行,一路下着小雨。慢慢小镇逐渐稀疏,山色袭来路旁从木板的房屋渐渐变成树木,我沿着一条小河在山路上前行,雨逐渐大了起来。阴云密布,四周山势渐涌,在远方两山交汇处,有一个小小的隘口,隘口两旁有两台吊车,而他们的后面,似有蔚蓝的颜色,在阴云较薄的地方,从天边透露。
雨越来越下,我也离那个隘口越来越近,要到大海了。
歡迎贊助tete在旅途後恢復一路勞頓的溼糧和酸奶: